下班後的創富人生-知道何時可以放手-#3

最近剛好在整理自己使用的系統,陸陸續續在更換到喜歡的過程之中,也想到了很多那些不再使用的服務。自從有一陣子在 AppSumo 提供服務開發者銷售的平台後,對於小眾的軟體熱衷、研究就更上層樓,連帶沈迷在各種使用以及測試還有尋找之中。

那個時候接觸了一個我覺得很棒的產品 Meeps,如果您是早期的訂閱者,應該收到過一至兩期,由 Meeps 平台發送的電子報。

不過後來我就沒有使用了,原本是因為找不到好的使用方式,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停止使用,直到最後聽到 Meeps 開發團隊 Joshua 跟 Justin 錄製的 Podcast,裡面有談到一些想法,我就決定停止使用。

配合上最近的轉換歷程,對於一件事情開始有了新的想法。

前些時候,非常熱衷在找尋不同的專案管理軟體,今年陸續收到了幾個關於關閉的通知。

幾個已經宣佈關閉的服務
宣佈關閉的服務 Friday、Subtask

讓我體認:「當在做一個 Side Project 創業主題的時候,或許面對失敗跟收手,是一個需要有準備,而且可以開放去討論且下決定的議題。」因為,投入在一個創業項目之中,時間與精力的必然消耗,是需要有適當的回饋。

如果長期都沒有得到適當的回饋,那是必須要設下停損點

過往總覺得,是一個人的小小嘗試,無傷大雅,但其實每一次的小累積都是在鋪墊著未來,鋪店一次次的挫折,換到了更大的沮喪;嘗試過一個個小小的成功,最後能夠為自己實踐更大的夢想。

學會放手,成為了一個必然的修煉。

投資觀察

我往往會從企業文化治理的角度,去看每一個在市場的投資標的,這一週有一篇關於 Netflix 的報導,再度引起我的興趣。

對於一個生在錄影帶普及、VCD 與 DVD 崛起盛行,到現在線上串流、OTT 平台宰制的影音時代,關心產業經濟的朋友,多少應該都耳聞 Netflix 打敗百視達的故事,以及近年在 OTT 平台崛起的經驗。

就像上一期我對 Meta 的看法一樣,經營者的思考,是做投資觀察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同樣類似的點,Netflix 對於自己的訂戶流失、收益弱化,所提出的來解方,不是公司的未來藍圖,更多的是對於顧客使用的行為挑戰。

"Our relatively high household penetration — when including the large number of households sharing accounts — combined with competition, is creating revenue growth headwinds," Netflix said in i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 Tuesday afternoon.

我必須要說,身為一個以科技為主導的公司,要解決家庭共享使用方法這件事情,是非常容易的,但是這幾年都「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或許多少都可以猜測,開後門的家庭共享制度,多少能為 Netflix 帶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用戶成長的數字。

但當財報數字不佳的時候,卻成為了一個對市場與股東交代的說詞,從來,我都認為不是已經有方法解決的問題,造成的虧損,不應該是一個大型企業該用的藉口。

"While we work to reaccelerate our revenue growth — through improvements to our service and more effective monetization of multi-household sharing — we’ll be holding our operating margin at around 20%," Netflix added.

認真的分析,百家爭鳴的 OTT 可能才是可能的原因,例如過去一年 Disney+、Apple、HBO+ 於上的佈局,顯示了客戶的選擇已經更加多元,決勝的關鍵已經不能鎖住單點,只專注提供好的服務已經顯然不足,裡面產製的內容,要如何吸引大眾才是重點。

認真的看,其實公司是知道這件事情,也知道自己過去的利基點。

"Key to our success has been our ability to create amazing entertainment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present it in highly personalized ways, and win more viewing than our competitors."

然很可惜的是,上市公司總是在每一季需要面對股東以及各家分析師地的壓力,從電話會議透露的改革方向,卻未必與實際他們發現的精神相仿:

Netflix co-founder and co-CEO Reed Hastings said on Tuesday’s earnings call that the company is “quite open to offering even lower prices with advertising, as a consumer choice.”

Netflix 看起來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比起一個媒體公司,我覺得更應該形塑為「顧客服務導向」的公司,而廣告從來都不使一個高顧客體驗的產品。

感謝您讀完第 #382 號作品,點此訂閱電子報,或您可以直接往下滑👇快速訂閱,下次見!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