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一下這幾個月的斷捨離

分享幾週來的思考跟設定

今年過去的幾個長假,都蠻忙的。但這次的清明連假,身體卻不自主的發懶,完全就是想要放鬆,好好的休息。也許是相應到了如此的共時性,剛好胃部在第二天,透過疼痛提醒我,放鬆、放過自己。

這幾個月來做的很多不同的嘗試,同時發生在幾個面向,很大的體悟,或許無法一開始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但是卻可以從斷捨離不想要的東西開始,慢慢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隨著清明連假進入尾聲,想說紀錄一下「斷捨離」的內容。

Twitter 上對自己系統的描述
漸漸架構出來的系統

軟體篇

Taio

透過兩週的試用,其實原本自己預計要用到的很多功能,真實的情況下,並沒有使用,或者有些使用的功能,並沒有發揮很好的效益。

例如近年看到許多人推崇的筆記網狀圖,Taio 有做到這功能,不過使用上來說插入關聯筆記還不夠直覺。更重要的發現是,我的使用情境基本上不太會需要這個功能。

體驗上,其實流暢度跟舒適感,我覺得沒有達到我的需求。功能面上,後來慢慢地了解到 AgendaHackMD 經過轉化跟拆解,可滿足我的使用情境,並具備一定的拓展功能。縱使還不行的話,我還可以用已經購買的 MWeb Pro 補足。

卡片日記

我買了終身的使用版本。

本來是希望當作十三月亮共時訊息的筆記本,可以每天寫一些日誌,但後來我的使用率是「零」,大概只有開了前幾天,後來就沒有繼續在使用了。

縱使最近開始嘗試寫日記,我也想要使用一個可以公開的平台,加上卡片日記並沒有提供 Mac 版本,就直接離開使用了。

iA Writer

產品週期蠻奇怪的,最後一個版本已經是半年前的產品了,期間雖然在 Twitter 看到許多內容,但是目前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先停用等有重大更新再說。加上我用不到這麼多拓展功能,整體介面設計,跟我目前追求的美感有矛盾。

iWriter Pro

使用率下降,我覺得缺乏內建的文章管理系統,以現在我的使用方是來說,用起來不順手,另外一方面,好像是由俄國開發的產品,進一步想說,那先別用了吧!

網路服務篇

Google Domain

雖然他們已經 Beta 完成,推出了正式版本,但是我發現 Cloudflare 不僅在 DNS 代管上面非常好用,加上他去中介成本的 Domain 申請,配合上許多相對應的功能,順勢就轉換了過來。

在這過程中,也逐漸把自己申請的域名收斂,本來申請了想說都會用到,後來發現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目前大概保持五個。畢竟現在已經沒有域名先進者的優勢了,許多好的域名、有價值的都已經被買走,真的保留自己需要的就好。

Google Analytics

因為隱私權保護的關係,我自己是沒有在使用,看起來 Typlog 是透過 GA 做後台的統計,不過應該是 API 的方式。

我自己則是改用 Plausible,用了一陣子,相較於免費的 GA,需要每個月付出美金 6 元。但覺得用起來安心很多,歐盟下的開發者,對於隱私權的保護都非常重視。

Typeshare

用過幾次,想說要當作英文版本的 Blog 來使用,但實際的使用上來說,使用率很低。很多功能都需要付費,價格又超級高(單月 29 美元),加上我覺得 Medium 並非我想核心經營的平台,其實對我來講附加價值很低。

剛剛就去把帳號刪掉了。

身心靈

十三月亮曆

決定我不再更新十三月亮曆的訊息了,思考手邊相關的一些工具可能也慢慢釋出。中間有很長的思考,但就像我上面說很多工具,我用起來並不順手,使用頻率也非常低,十三月亮曆其實也面對到一樣的事情。

經過幾天、幾週的思考,想想我其實想要做的身心靈,十三月亮曆,應該不是主要的範疇,需要有停止,才能重啟新的篇章,是時候下定決心。

逐漸移轉

Meta 系列產品

Facebook 跟 Instagram 在台灣還是擁有強大的優勢,雖然自改名以後的 Meta 始終讓我覺得想要減少使用,不過就當作一個宣傳理念的平台,分享自己的內容,嘗試轉換。

相較於 Meta 的平台,我覺得 Twitter 跟 LINE 應該是未來的趨勢,一個對於言論的自由度高,另外封閉社群的概念,在隱私權高張的年代,我覺得應該是更能夠順應潮流的。

MWeb Pro

我覺得是蠻政治考量的,畢竟烏俄戰爭讓我思考,是否能夠更支持非中國的產品,但 MWeb Pro 的確是我用起來非常成熟的產品,但我覺得使用上 Mac 版本會更加適切,還是決定就先用著,畢竟我覺得如果真的戰爭,中國跟俄羅斯的情況應該會很不同。

Noteshelf

裝置間同步的功能做的蠻不好的,我蠻追求跨裝置使用的,剛好之前趁優惠的時候購入 GoodNote 5,自己使用過一次的感覺蠻順手,之後就慢慢把筆記工具換到這個上面,主要是會用在 Mac 跟 iPad 之上。

表單工具

好多表單工具,目前有適合開發者個 Form Engineer,但我更喜歡的是 Acumbamail 內建的表單工具。一方面可以做到自動化流程(Automation),同時還能夠整合後續 Email 行銷。

另外一個好用的工具是 Tally,但是真的是考量成本的關係,我想還是先以免費版本為主,等使用量以及收益的可能大到一個程度,再來考量整體的轉換跟付費。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我覺得斷捨離後的紀錄,真的是蠻重要的,能夠給自己一個承先啟後的感覺。

慢慢的把使用的工具做比較簡單的收斂,知道什麼該往哪個地方去,減輕大腦的壓力。

感謝您讀完 Will 作品 #378 ,歡迎訂閱電子報,👇往下滑可快速訂閱,下次見!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