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報服務大混戰中解脫出來的體驗

最近在研究一個議題:「發電子報的工具。」一直在許多不同的電子報工具當中浮浮沈沈,直到看到了一篇文章《DO YOU NEED MARKETING TRACKING AND AUTOMATION?》,經過一些思考後,最後終於決定了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哪一套服務的系統以及打造如何的溝通模式。

這一切都要從我認識了 AppSumo 這一個平台說起,這個平台基本上就是讓許多開發者、創作者,上架自己的產品,裡面有很多背後的邏輯跟運作的方式,但因為提供超量的選擇,加上我對新奇事物的追求,看到新的又開始比較舊的,反覆的嘗試,大概花了幾週的時間,最後才驚醒。

原來,我想要打造的電子報產品,不是使用哪個平台的問題。

好幾週的時間,我都在尋找到底要怎麼做電子報,因為我想要把電子報當作我的核心產品經營,因此特別慎重地看待「基礎設施」的建構,不過在幾週的時間,測試的情況下來,發現我很容易繞遠路,去把不同的產品組合在一起,期盼打造一個經濟實惠的方案

舉例來說,我曾經想過一個組合,透過 RSS 配合電子報發送服務,看起來沒有太多的問題,但卻讓我非常地分心,因為裡面有一個時間差的問題,加上 RSS 通常都是需要公開的,等於對未來的擴充性來說,有很大的疑慮,開始訂閱制後,許多訂閱者的內容應該是不公開的才對。

加上,手上累積起來的經驗,大概有三、四套工具可以發送電子報,還有許多可以從 AppSumo 購買新的服務,唏哩呼嚕的,每天都在嘗試新的方式,一方面思考現在的可行性,又容易被未來的擴充性拉回來現實。

過程中,是非常令人沮喪的,總覺得花了這麼多時間,還是沒有找到答案。甚至我還想說,是否一次把服務買齊了,其他都不要再想了。很幸運地在還下手之前,先看到了上面所說的文章

Justin Jackson 是我在《完全訂閱制》閱讀到的一位人物,但最近才真的深讀了他過往的文章,這一篇讓我認知一件做產品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設定「目標客群」。

這不是一般來說都會先想到的事情嗎?我原本也是這樣以為,其實我也想好了,但在組織系統的過程中,迷失了!而既然會迷失,我認為有可能是幾個原因:

對我的現況來說,這三點是疊加起來的。但如果要挑出一個全是的話,我覺得「目標不夠明確」應該是最核心且應該馬上面對的挑戰。

我一直以為架構系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其實當我目標不夠明確的時候,再多的系統架構,都還是會被無情地打破,因為始終會覺得:「我好像會需要做到這件事情。」

過去兩週我就有很深刻的體會,我其實有購買 Acumbamail 的服務,配合上我自己關注的部落格發送平台 Blogstatic,兩者搭配起來真的是很適合發送電子報,但用起來就是說不上來的怪。我不斷說服自己,Acumbamail、Blogstatic 還提供了很多功能跟潛力,但最後總是失敗。差一點花一千塊美金去購買相關的服務,直到最後一刻懸崖勒馬。

剛好最近在台東上課的時候,跟自己的身體慢慢的相處與對話,滿滿的卡點浮現,因為這兩個的組合,能帶給我的自由度與成長其實並不多,兩個都很類似套裝服務,而且我並沒有覺得他們有實驗精神。

這時候在我心中慢慢浮現出來,我目前決定使用的 Buttondown,花了幾天的時間,重新看了網站,發現近期有許多重大更新,還有更了解了作者個概念,那個模糊的輪廓漸漸的清晰了起來。我要的是「創造」的感覺,而且是要「愉悅的創造」,不是一個完美的產品,而是在創造的過程中,可以喜悅的交流。

或許聽起來很抽象,但是我覺得更了解 Buttondown,同時閱讀了開發者 Justin Duke 的個人網站後,更能體會到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共振,就像我喜歡 Blot.im 一樣:

讓我不斷思索是否下手的重點,還有一個費用的問題,我必須要說 Buttondown 的服務相對來說,的確是一筆比較明顯的支出,但那天忽然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價格大概是以前月繳 World Gym 會員費的三分之二。頓時豁然開朗!

最後來宣告那個經過不斷的純化,現在才能最清楚描繪的目標:

  1. 針對「職場工作者」做「身心照顧與靈性成長」的內容推廣,並構建平台串連資訊與兩端的人。
  2. 持續經驗新創工作者的模式,並提供「文字創作者」行銷、經營的各種可能性,創造更多選擇。

所以除了未來六米將專注在第二點外,第一點我會透過「身心茶水間」以電子報發送為核心經營。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