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年,都令人有一種想要重新啟動的感覺,感覺好像應該要做點什麼。順應著能量的狀態,我也做了很多生活各方面的整理。
有的時候整理事來的出乎意料,讓人必須要找到一個改變的方向;另外,有可能發自自己的內心,希望能夠改變什麼,去創造不一樣的氛圍,走向跟以前不同的人生。
這幾天內心也在蠢蠢欲動,想要做個內心的大掃除,所以寫下一點跟自己的新年新希望。
1. 簡單
簡單有好多層面,我一直在思考減法生活的各種面向,想說都不買東西真的有可能嗎?後來,覺得應該是不太可能,但是我覺得有個好的方法,就是找那些真的想要的東西來買。當一個人的滿足點到了,就會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2. 專注
幾天前講到真正的內心強大,對於信念守護,這是一點也是我今年想要嘗試的。過去的自己不是以專注號稱,畢竟「靈活的大腦」一直以來都是標記在我身的上的優點。
但往往發現,這樣會讓我無意間虛耗時間跟能量,常常會需要再去回想很多事情,畢竟沒有專注的當下,沒有記憶點,要想起來花的力氣跟時間,多出許多。
3. 紀錄
這是我覺得讓「大腦減壓」最好用的方法,但過去幾年來,我一直都做得不太好,我嘗試了很多工具,想出了很多理論,後來發現實際的情況跟「想像」的有落差,其實很困擾跟不悅。
這個過年的前三天假期,想了很久,發現是因為我的標準跟需求會不斷變動,有時候可能是一種妥協的過程,我想做的新嘗試就是把過程都記錄下來,畢竟我能寫,那就善用這樣的能力。
4. 執行
之前做過皮紋,我最記得的形容是,我的做事速度非常快,但是執行力不好。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是,因為我做事情很快,所以通常都會壓到最後才去執行,反正最後成果一樣。
隨著時間過去,經驗變多之後,我發現就算看到的成果一樣,後面累積跟出現的事情,非常不一樣。今年想要重新看待執行這件事情,慢慢摸索讓自己能夠在執行面上更加有序的方法。
5. 分享
這想必是重要且篤定的一件事情,其實前幾天我慢慢整理了一下,大致上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拆開成了三條路,成為三個層面的分享,也依循自己個性喜歡多變,使用了不同平台,依照主題有區隔。〔延伸閱讀:我的寫作架構〕
勇於面對,承擔前行
其實在網路寫文章從 2016 年末開始,邁入了第 16 個年頭,自己逐步的改變,想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樣,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成長的感覺」吧!漸漸的,找到一個想要做很久的事情,然後整合身邊不同的資源,去導向那個自己設定的目標。
昨天除夕夜,睡前重新讀到一篇文章,講述著南懷瑾老師講過的一段話。

那一篇臉書貼文寫道一則故事,說明心為空的人卻無法容忍一句佛法,到底是真空還是假空,看完真的是連我都空空。然後晚上睡前就在思考這段故事跟老師的所留下的話,漸漸體會到,原來真實的開悟,是我們的包容性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彈性,也更能自在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事情。
開悟、修行,不是我們只抓著一個信念,不斷的往前進,努力地排除異己;而是,自在的講述經驗體認的真實,然後讓頻率相映的人靠近。
大年初一,祝福大家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