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你有收到同一封信三次嗎?如果有,我想跟你分享一次這次的電子報翻車體驗。因為太過心急,在系統設定上沒有照顧好,就這樣無預警的發送了三次。〔全文在這裡:一個晚上的電子報翻車體驗〕
但我相信,每一次的體驗都是給出了不同的方向。這次的機會,讓我重新思考電子報這件事情,延續之前的思考,第一步是電子報改名,但維持發送三個系列名稱,但忽然有個突發奇想,或許根本不需要分不同的系列。
因為《下班後的創富人生》其實已能囊括我所想陳述的輪廓。不如就順著這股共振頻率,把整個定位都重新跑過一遍。
過去,我把想要寫的內容,分成了很多不同的類別跟區塊,例如拆出來健康,寫著身心筆記;對於職場以及投資,用創富的主題概念帶入;另外一方面的留著週記的形式,提供自己一點私人的空間。
半年來的嘗試,漸漸發現,其中有其共通也有相扞格的矛盾之處。
共通的在於,其實這一些都鎖定著「人」這個主題,健康、職場、財富以及生活,都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面對的主題,而且以現在社會組成的複雜性來看,這些因素並不會只單一呈現,而是同時展現在各方面。
矛盾的地方在於,這個分類其實是合理的,且能夠找到不同的收視族群,但是,卻怎麼感覺每次寫的都會有所侷限。
總的來說,我的感受就是「分類」這件事情,再回到以人為主軸的討論之後,是時候應該打破這樣的分野。因為,資訊社會讓我們不再只是能從單一的點看改變,而是所有的點,在經歷之後會連成一條線,聚集成一個面。
所以,我想要寫的內容,漸漸開始過渡到了「選擇」跟「改變」。最近剛追完的韓劇《還有明天》裡面,有一句話深深打動我的心,說道:
每一個人,都會面臨選擇的十字路口,而每一個選擇,都伴隨著相對的責任。
在年輕的時候,對於這句話並不會有太多的感觸,但隨著經歷與時間過去,發現,不是我們不在乎選擇,也不是我們也忘記改變。
多數時間是,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在改變,就這樣在每一天的日子中,被改變了!
昨天睡前,剛好看到巴夏的影片談論著改變這件事情。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我認為改變是有三個階段的。
但最重要的事情在於「認同的改變」,也就是我們要完全發自哪新的重新設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改變在那一刻會同時發生,也近乎同時完成。
翻轉認同,你對自己的人設改變,生活相對的就會發生質變。可能會:
- 看見更多選項
- 做出不同的決定
- 有意識地為自己負責
部落格 ZEN HABIT 的主理人 Leo Babauta 在文章中用「創造新版本的自己」來講述這整件事情,關鍵就在於「相信」,如果你相信自己,自然應該是能夠順利地往前推進。
認同的改變,是最快且最直接的方式,其他的事情都會感受到共振的頻率,如果大家熟悉吸引力法則,這樣的振幅(vibration)是跨越時間跟空間的維度,而可以引領大家,成為自己全新版本。
拉回來。
要怎麼看到自己正在這條路上呢?從觀察自己每一天的習慣開始吧!
嘗試問自己:「今天的我,做了什麼以前的我不會做的事情?」
然後幾天後再問自己:「這個新的我,持續了幾天了呢?」
7. Your life will never change for the better until you decide to change something you do daily.
— Take Action! (@takeactionD) May 30, 2022
Your habits define you and they draw the trajectory of your life
Developing well built habits and discipline will take you far in life more than you can ever imagine
晚安。
感謝您讀完第 391 號作品,點此訂閱電子報,或您可以直接往下滑👇快速訂閱,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