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筆記的「標籤」跨域整理

搜尋功能的存在,讓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方式思考標籤的可能性。

剛好看到電腦玩物站長寫了一篇〈2021覆盤:如何用標籤管理上萬則筆記?Evernote, Notion, obsidian 都適用〉的文章,又想到自己之前對於標籤(Tags)的想法,隨著自己更換一些筆記軟體之後,先用這篇文章整理一下。

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標籤很重要,想說筆記都已經有了很棒的搜尋功能,標籤這件事情,其實我自己好像很少用到,而且早期我使用的 Notion 並沒有筆記內標籤的功能,加上現在熱門的 Craft 也沒有,顯示標籤的必要性不一定存在。

然而,有部分的筆記軟體,卻非常仰賴標籤的功能,例如 Mac 最漂亮的軟體 Bear,所有的分類都是基於標籤,而且其所引領的巢狀標籤,當認真使用過後,我自己就深深的愛上。其後,也影響了我對於目前筆記以及知識庫軟體的選擇。以我目前開始使用的 Noteplan 3,都是支持巢狀結構的部分。

我翻了一下過去的筆記,在標籤裡面我寫下:「跨域的連結。」能夠打破既有的架構,讓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回顧、閱讀所記錄的事情。

一、當作粽子頭

當我最近在重新整理筆記的時候,我開始使用了 Johnny.Decimal 十進位法的概念,改造成自己設定 000~999 + .000 的分類概念。比較變得有條理,而且更有組織化,這是為了能夠有序地建立個人資料庫,但卻也有相對應不足的地方。

在任何分類系統中,筆記通常會在單獨的一個分類之下,這是為了確保能夠做到分類,也讓筆記的內容更加單一。但其實很多時候,筆記內容有相互交叉的情況,舉例而言,當我們要放入「感覺」、「特質」的時候。

例如,我今天創建了一個無數個屬於專案任務的筆記,當專案任務出現依賴項目(Dependency)的時候,我會想要標注,標籤在此就會發揮功能。

我稱這樣的功能叫做粽子頭,將放在不同分類中的筆記,一次歸納起來。就好像你抓了一個粽子頭,裡面涵蓋了不同的口味。

二、活動巢狀標籤

標籤有一個更進階的功能,但並不是一個所有軟體都有支援,就是巢狀標籤的概念。如果你曾經是 Bear 使用者,應該會深深體驗到方便性。

他就很像是一個分類的功能,在標籤中可以進一步的組織化。我最近體驗過幾個軟體,也是具有如此的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 Bear,還有 Spaces、FSNotes,跟我現正使用的 Noteplan 3,都有這樣的功能。

如果您剛好也是使用有巢狀標籤的軟體,我分享一個使用的方法,就是「到期日」設定。

Noteplan 3 到期日 Tags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快速地透過點選標籤,就可以直接找到哪一個月,或者哪一天會到期的項目。用這個方法管理內容跟帳單都很方便。

三、標籤的必要性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其實我也說明到有蠻多的軟體並沒有提供標籤的功能,例如 Notion、Craft 就是目前相當熱門,但其實沒有直覺的標籤功能。另外最明顯的就是,寫紙本筆記的時候,也很難用標籤的功能。

標籤的必要性這事情,我曾經花了一點時間想過,因為 Notion 跟 Craft 都在我的筆記歷程中,佔據過為數不少的時間,最簡單的方式可以這樣說:「當沒有使用的時候,你無法探索出必要性,但當架構出標籤的管理,必要性就非常重要。」

這個判斷基準要靠你自己設定,如果你是習慣各自獨立的筆記,並不需要有一個跨域的角度,例如以日期為依歸的子彈筆記,那標籤的重要性是低的;另外像是你習慣筆記是前進式,單頁管理,例如你 GTD,沒有其他管理需求,標籤的必要性也是低的。

最後,還是要提醒每一個筆記方式都是不同的,你會有你自己的新法,也鼓勵大家不要受限於軟體的限制之中,因為即使使用的是紙本筆記,當你手上掌握了標籤貼紙的時候,也可以成為筆記魔法師,創造出屬於自已的紙本筆記標籤心法。

今天就先跟大家講到這邊,歡迎訂閱,下次見!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