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家週報跟未來實踐家的概念,在今年七月的時候成形,主要是受到今年我訂閱的兩份電子報《完全訂閱制》跟《生活黑客之路》影響,但從成立發刊到現在,我覺得自己是收穫最多的。因為過程之中,經歷很多的混亂、選擇,再加上損失跟獲得,著實讓自己成長了一回。
今天,我覺得可以算是大功告成,有一種飄渺的心中塵埃落定的感覺,雖然還在申請 Write.as 的退款,但基本上基礎架構都已經大致上完成,所幸,把三個月沒做的覆盤,一次寫出來。
先說最重要的事情:「經歷了不同的模式,在思考成本效益的情況下,經過數次的更換,大致上已經把整個電子報從內容創作、訂閱、發送的流程,盡量的統一跟自動化。」其實這是一件說起來可以做得很簡單,我卻希望能夠做到複雜一點的情況。
簡單的原因是,其實國外的許多工具例如 Medium、Substack 或者 vocus 都有提供類似的功能,但看了幾個人使用的發送,我自己覺得跟心目中的理想有差距,因為這些平台考慮的是平台,不是一個每一個個人。也因為不想要完全都使用套裝,所以開始找了許多不同的工具。
中間當然經過幾次的轉換,如果您是忠實的訂閱者,應該會發現我曾透過不同的平台發送電子報,包含 Buttondown、SendFox、Newsleopard,期間我還嘗試了發送「內容策進實驗室」幾篇日更的內容。後來現在使用的方式是透過 Acumbamail 讀取 RSS 發送。RSS 的部分也嘗試了許多不同的系統,例如 Blogstatic、hashnode blog、Write.as,最後決定使用 Blot。
我自己現在很滿意這樣的規劃,一方面夠簡單,卻也充滿著彈性與可變化性,最好的是,在我能承擔的預算之內,提供了未來三年、五年甚或更久的可擴充性。更重要的是,在這中間的經歷,越來越能夠幫忙定型,到底我想要做什麼。
大家如果最近有逛未來六米,會發現我已經把首頁的標語改為「能量管理與上班族自我照護」,這是在這三個月中,經歷了無數字的轉換、選擇、後悔的心情加上斷捨離的勇氣,讓我發現這是最直得分享,同時也可以訓練自己的事情。
就像我上面說的,其實三個月的日子,我每一天下班的時間,都花很多精神看不同的網站,了解到底這些工具的好壞,然後日子就一天天這樣過去,幾乎每一天都會看到新的,然後嘗試一下,幾天後發現又不行了。先不算去金錢成本,時間的成本超級高的,但我一開始並沒有發現這件事情。
這是一個新發現過去的習慣,看得到的事情都會比較重視,而那些看不見得,默默付諸流水卻也不知不覺。直到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好久好久沒有身心舒暢的感覺,每一天都覺得要做什麼,卻都成為了一項項未盡的代辦事項。
如果你還記得我之前對於學習有些心得,有一段時間誤會我有在上課就叫做學習跟進步,這三個月我常常有這種感覺,總以為自己在規劃什麼事情,卻其實只是一段段迷失。有的迷失真的就這樣成為了人生軌道的日常,我很幸遇的,能夠透過迷失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忽然了解到一件事情,我喜歡的「簡單卻有彈性」的事情,一成不變並不適合我的自己的個性,但過多的變動,反而容易耗盡太多的氣力。
在這中間取得平衡,對人生來講是一個有趣的挑戰。有趣的地方是,可以透過因此產生的好奇心,去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挑戰的點在於,要懂得適時收斂,因為每一次的發散,其實對能量上面的影響,遠遠比自己實際看到的還要大很多。
在這樣的機會跟因緣,可以幫助自己「重新聚焦」,因為當消耗到一個階段,可能一次、兩次、前幾次都沒有感覺,但漸漸的會很容易發現生活失序,少了一點耐心,步調無法調整好。才發現,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其實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在這樣的發現之下,也會了解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喜歡跟不喜歡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看到一面,轉過來就是了。但這不是一蹴可及,而是透過一次次的不舒服,慢慢的修正出來的。
逐漸的,我發現到自己擅長雖然很多,但真的想要創造價值的地方在於「內容創作」,並且創造一個「連結的平台」才是我有興趣的,相較於要做出一個很厲害的網站、使用軟體變得很厲害,我反而更喜歡的是在過程中的脈絡,並把這樣的脈絡分享出來。也就是我對於技術的興趣其實不若我想要「分享心法」的心,這些經歷對我來說最有用的,就是現在陳述的這些心路歷程,而不是在哪個軟體設定了什麼,又串接到哪一個方面。
「能量管理」以及「自我照護」兩大議題,跟以「文字創作」為主軸的概念,慢慢在心中浮現。
所謂的能量管理,最重要的是在討論「平衡」狀態這件事情,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幾乎都可以變成這種能能量狀態,先在這邊下個引言,最近剛得到的一種體會:「能量其實就是一種壓力,壓力狀態的高低,代表了我們感覺到的好跟壞,而是流動,是一種調整與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這是從身心角度重新詮釋之後,我下的最新註解。
以這樣詮釋之後,創造流動變成了能量管理中,很重要的技巧跟方式,但好處在於,創造流動這件事情,是可以從身體經驗先著手的。這將會是我融合身心技法與能量技巧後,之後會透過各種方式持續的跟大家分享。
另外一個上班族的自我照護,想法的出現來自於自身多元的背景,我之前提過,很多身心靈老師已經離開職場一陣子了,通常職場忙碌後,對於身心的自我了解,往往就沒有動機了。長此以往,這中間缺乏一個連結,可能是平台,也可能是資訊,過去幾年的學習,漸漸地讓我有信心從這邊出發,連結看起來陌生的兩端,創造出的新的可能性。
這完全就是這三個月混亂後,開展出來的無限收穫。目前已經都完成了基礎建設,下一步就是開始落實生活之中,內容創作、能量管理、身心照護將成為軸心。〈未來六米〉將會以我自身所提供的各種分享、服務為主,至於平台的部分將會架構出新的品牌概念〈維韋小室(WWHOUSE)〉營運,邀請不同的身心分享者,為上班族提供解方。
最後,來更新一下未來發刊的時間:
- 實踐家週報:每週日,終身免費。
- 未來實踐家(試閱免費版):每週二、五,2022 年中前免費寄送給實踐家週報訂戶。
- 未來六米部落格、vocus、Matters 每週將有一至兩篇的不定期更新。
所有的內容將自本週日(10/24)起重新上刊,如果你想知道未來六米最新樣貌以及正在忙什麼,請訂閱我們電子報,同時也可以參考未來六米🌍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