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到 Typlog 我省下了多少錢?

明明已經決定要更換了,但是為什麼還是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是否有更好的?透過書寫紀錄一下思考脈絡。

昨天開始使用 Typlog 之後,其實一直有一個過不去的點,就是如果按照單獨成本計算,以通俗的 C/P 值來看,Typlog 很難成為一個最經濟實惠的選擇。除了因為免費競爭者眾多以外,即使在收費的區間以及限制的項目上面,Typlog 都不算是最優的。

明顯的觀察到,即使我看到充滿了許多最優解的可能性在 Typlog,我還是在搜尋看看是否有更好的。這一篇,是我要嘗試整理那些我認為的重點,順便穩定自己好好耕耘 Typlog 的心。

那就從我自己很在意的費用講起。

Typlog 不便宜

方案共有三種提供選擇,我自己是選擇 BLOG 下的 Professional(Pro),主要是我希望能夠省下其他的時間,例如架設搜尋頁面、訂閱文章等。而以目前逐步的經營,每個月瀏覽量要超過 40 萬,基本上還有相當的空間,我並不用太多考慮。

進一步,去回顧手上的其他方案,我大致上可以抓出來原本使用的 Blot.im,還有新進的服務 Blogstatic,在價格上都相當具有競爭力。

從這邊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單純從價格來看,Typlog 能夠省到的地方並沒有太多。

完整的功能選項有省

這兩天,我大致上都在後臺使用許多不同的功能,開發者 Lepture 有寫到這是透過 Python 架構出來的服務,這一點就引起我的興趣,同時配合上使用許多第三方服務。後台能夠支援很多的內容,包含我原本以為不能自訂字型,也能在後台找到插入程式碼的區塊,完成設定。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內建了統計資料,這一點讓我回想起最早我所使用的平台 Blogger,也是透過內部建立的資料,去看到自己的成長以及文章受歡迎的程度。另外一方面,搜尋的功能上面 Pro 提供的 Algolia,還有提供 API 等,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實際的。

這些擴充的提供,自己要做到的話都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從這個層面來說,完整的功能體驗,真的是讓我有省到的感覺。

有兩個沒算到的成本

這種比較是無止境的。永遠都可以找到更省錢、更多功能的工具或者平台,只要我們忽略掉沈沒成本,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比例就是「時間」。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比較,然後再花很多時間重新嘗試,等於我把原本要拿來創作的能量,都消耗在這過程之中,一次、兩次可以說這是必要的研究,但重複的個好幾次、好幾天,那成本就非常的高的。一方面是消耗了時間,另外一個是「機會成本」,我們割捨了創作的機會。

而這兩個成本看起來很大,卻也很難以量化。所以才會讓這些比較永無止盡。

回過頭來,當一切站回到原點的時候,痛點才是重點

順著這樣的脈絡,我多用幾天下來的感覺,Typlog 會是一個能夠幫助處理痛點的平台、工具,最大一部分是逐漸發現,可以省去很多時間,加上有許多整合的工具跟功能,對於省時間的前景,我是非常樂觀的。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