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 Typlog 的開發者 lepture 分享了一篇文章,1說明電子郵件受到攻擊,引發了我思考電子郵件安全性。
一方面也為了電子報思考,由於我設定網域上也有 Email,以域名(Domain)口碑考量,自然是需要分流的。
接下來,從思考點開始,分享幾個域名口碑的關鍵點,讓有申請域名的朋友參考。
個人域名就像是手機號碼
打造個人品牌的方法,上網搜尋可以找到一堆乾貨,也同時有許多正反方意見。
隨著社群興盛,過往專注在網站、部落格的品牌建立方式,備受挑戰。畢竟社群主宰了現在多數人的數位生活。
然而,我始終認為個人域名是重要的事情,不論最後你的駐地是在網站、部落格、還是社群。
因為在網路世界中,域名就如同手機號碼,讓人隨時可以找到你。
不論你未來更換到哪一家電信商,人跑到哪一國,只要想要找你的人,都可以透過你的域名,連到你的網站。
現在多數的域名註冊商,都已經提供了自動轉址功能,即使沒有立即架設網站的需求,域名也可以連結到你的社群之上。
且只要你不要主動放棄,以現階段的發展,域名可以持續續約。
維持高品的域名信任度
你的手機有沒有裝 Whoscall 這套 App?
我有裝,主要是辨識來電號碼的可靠度,畢竟現在電話詐騙或者廣告盛行,能夠辨識來電號碼的品質,令人省下很多時間。
域名也是一樣的,如果被認為持續都發送廣告、低品質的內容,那自然會被降評。
這個評鑑機制,相較於手機號碼需要回報,網路世界是更直接的,要抓住幾個主要廠商的胃口。
例如 Gmail、Outlook、Yahoo 提供的電子信箱,持續被退信,信箱的位置就會自動降評。
Google 搜尋也是主宰的力量之一,沒有被點選的內容,或者閱讀時間很短的,也會自動降評。
連帶連結的域名,自然就會比較不受喜好。
妙用子域名保障母域名
使用者的行為非常難預測,也造成了個人品牌經營非常困難。
對域名來說,有母域名跟子域名(Subdomain)兩種,母域名是最高層級,所以需要比較好的保護。
因此,如果是用來廣告或者大量溝通,這時候子域名就會非常的好用,可以在原先的域名前面,外掛上一個參數。
這一點尤其是在設定電子郵件的時候,會非常好用。
一來,電子郵件的反應是很直接的,收件者沒有讀,就會影響到評分;如果是退信的情況,影響幅度更大。
以我自己為例,我就為了自己的電子報寄送郵件,設定了子域名 letters.willliu.me
,藉此獨立於母域名之外,以防評分的差異,降低了發送的成功率。
多域名或子網域的優劣
兩個我都使用過,我曾經有一陣子非常不喜歡子域名,所以轉向了多域名的策略。
其實這兩者沒有優劣的問題,多數時間是感覺的問題。
對於網路的評分機制來說,子網域跟多域名都是屬於獨立的,縱使你使用子網域超級成功,系統對於母域名的加分,基本上都非常有限。
多數開放自訂域名的服務,子域名跟母域名都是會佔用一個額度,並不會因為是子域名不計入。
想想,這也才能合理上面說的策略,分割子域名出來保護母域名。
雖然主要是感覺問題,但還是有一點實質上的差別:
多域名就會多成本:每個域名都需要獨立申請,都是一個個成本;
子域名多少可以帶流量到母域名:我的習慣會多去看一下母域名的網站是什麼;
多域名的管理比較困難:以我基礎使用 Cloudflare 的經驗,DNS 無法合併再一起設定;
多域名可以保護名字:這一點其實偏土豪,例如打包所有網域等等。
上述的第 4 點,但現在域名成百上千,我覺得效果已經不大。
簡單來說,如果是以成本考量,那應該使用子域名;如果可以承擔成本,對於管理多域名不排斥,可以試試看多域名管理。
而我最後是選擇使用子域名,則是因為「成本」跟「管理簡單」為訴求。
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品牌
講到最後,我覺得個人品牌回歸根本,還是在於內容,相較於域名的設定,所要提供的內容(包含了服務、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信任感,在現在已經不是架構在域名之上了,過往可能大家覺得 .com
比較值得信任,但近年來 .com
飽和,使許多新進服務都改用別的網址。
網址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網域在開始也不是這麼重要。
就像手機號碼現在只是 09
開頭,而後要接 0900、0912、0919⋯⋯都不會影響對手機號碼的判斷。
所以先設定好一個域名,開始連到自己的句點,創作吧!
推薦閱讀:我怎麼看博客 – 陳倉頡
訂閱《下班後的創富人生》電子報
送出後,會自 weeknotes
@
letters.
recode.
live 發送確認通知,請點擊確認。若您未收到,請查看「促銷郵件」或「垃圾信件匣」,建議加入以上 Email 至「電子信箱聯絡人」,確保未來不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