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網站開始,圖床一直都是我思考的議題,到底要不要架設自己圖床,或者是使用已經有的服務,內心有許多掙扎。
掙扎的點,一來是 C/P 值得評估,另外一個層面是主控權。
我目前使用 Hyvor 架設部落格,也順便當作網站,已經有提供 250G 的空間,以我的使用情況,250G 存滿可能是十幾年,或者是幾十年後的事情。
不過圖床最麻煩的地方,會發生在網站搬遷的時候。
根據過去的經驗,網站搬遷通常不會連圖片一起攜帶,由於我沒有習慣在本地保存,讓我不得不思考,圖床的重要性。
研究了許久,想要達到能夠主控性高,成本可控的管理,我選擇了使用 Github。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關於成本、輕量化的思考,以及透過 Github 帳號跟免費的開放原始碼工具 PicX,簡單、快速地配置圖床。
Github 圖床適合微量使用
Github 是一個放置程式碼,幫助追蹤版本、共享資源的好地方。所以,以設計上來說,並不是用來當作圖床的。
不過也正巧它具有放置檔案的特性,成就了放置圖片,部分作為圖床功能的機會。
所以要特別提醒,圖床代表放置的圖片能夠外連,Github 對於免費的使用者,有開放這個功能。
以我的需求來說,我並不是一個以圖片為主的創作者,圖床的流量需求相對小,使用 Github 來幫忙,會比較剛好。
Github 圖床的管理工具 PicX
Github 原始就只是提供檔案放置,還有追蹤版本,並不帶有圖片管理的功能。所以需要找一個管理工具,根據需求評估下來,需要的功能有:
能夠直接上傳(包含複製貼上、手機直拍);
瀏覽圖片且批次管理;
擷取圖片外連的網址。
搜尋一下,大致上可以找到幾個開放程式碼的工具,例如 PicGo。
我是使用 PicX,使用 Github API 開發的工具,相較於 PicGo 支援不同的空間,PicX 是專注在 Github 的串連之上。
而且 PicX 有提供圖片的處理工具—壓縮、浮水印、轉碼—並且直接透過 CDN 拿取圖片。

PicX 裡面有一個自動目錄的配置,會把照片依照日期直接分類,也解決了我的痛點。
因為我有記錄飲食的習慣,但手機拍照後常常都疏於整理,日期自動分類剛好幫助我,以天為單位的紀錄自己吃了些什麼。
同時把部分圖片放置在雲端,也能夠幫助我省下手機空間,不需要在手機存放過多的照片 。
設定 PicX 圖床工具
PicX 使用起來非常順手,加上還有提供正體中文介面(雖然會不斷提醒要切換到簡體),說明文件有簡體中文。
唯一的條件就是先擁有一個 Github 帳號,接下來完全照著使用指南,即可完成安裝。
大致上只有兩個步驟:
去 Github 圖床申請 Token;
回到 PicX 設定頁面(https://picx.xpoet.cn/#/config),點選
一鍵自動配置
。
速度非常快的創建了 repo,連帶進行所有設定完成。
Github 圖床給我的安心感
相較於使用圖床服務,把圖片放置在 Github 上面,我是相對安心的。
不安心的地方在於,因為要能夠外連跟開放 CDN,所以 Repo 需要設定公開,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所有圖片。
安心的地方在於,奠基 Markdown 文章管理上,我的圖片都是直接使用 Github 的。如果網站未來搬遷,Github 跟 CDN 服務不中斷,幾乎就是無痛轉移。
小結:輕量化圖床策略
以前我使用 Blogger 並沒有思考過圖床,都放在 Blogger 之中。後來搬遷的時候,才發現圖片連結幾乎全數失效。
後來經過幾次的搬遷,使用過不同圖床服務,例如 ImageKit、Imgbb、PostImage 等,總覺的用不到這麼多功能。
重新釐清自己的需求,漸漸釐清我的重點在於輕量化跟可持續性,Github 轉畫出來的圖床服務,剛好打中。
經過這次的思考,大致上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未來尋找更多輕量化的網站工具,延續簡單生活的美好體驗。
訂閱《下班後的創富人生》電子報
送出後,會自 weeknotes
@
letters.
recode.
live 發送確認通知,請點擊確認。若您未收到,請查看「促銷郵件」或「垃圾信件匣」,建議加入以上 Email 至「電子信箱聯絡人」,確保未來不漏信。